強巴林寺,也稱昌都寺,位于昌都鎮(zhèn)內(nèi)的昂曲和扎曲兩水交匯處。這是一座在雪域高原上享有很高聲譽的一座寺院,他管轄這周邊的70多個小寺院,鼎盛時僧人達5000多人。寺內(nèi)主佛為強巴(大慈)佛,故對該寺的起名為昌都強巴林寺。
昌都寺與內(nèi)地王朝的關(guān)系歷來極為密切。從清朝康熙帝開始,該寺主要活佛受歷代皇帝的冊封。寺內(nèi)至今保存有康熙58年5月頒發(fā)給帕巴拉活佛的銅印。乾隆56年,乾隆帝為昌都寺書贈“祝厘寺”的匾額?,F(xiàn)任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帕巴拉·格列朗杰為該寺第一大活佛,現(xiàn)已轉(zhuǎn)世至11世。
該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,經(jīng)堂內(nèi)塑有數(shù)以百計的各類佛像和高僧塑像,上千平方米的壁畫以及眾多的唐卡畫,可以說是匯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,代表了昌都一帶最高水平。
強巴林寺的“古慶”跳神素以猙獰逼真的面具,整齊典雅的動作造型,宏大的場面而聞名雪域高原。該寺跳的鋮斧舞,服飾整齊華麗,舞姿古樸典雅,配器簡約清越。以該寺獨有的宗教舞蹈為形式的昌都藏戲在整個西藏自成一派。該寺喇嘛跳的“卓”舞更是一絕。
強巴林寺主要由強巴佛殿、佛祖殿、宗喀巴殿和護法神殿等建筑組成。其中,強巴殿是強巴林寺的主殿,位于建筑群的中心,外墻墻壁四周刻有成組的八寶圖案。強巴殿主供泥塑鍍金強巴佛,面部端莊,體態(tài)飽滿寶貴,呈盤腿打坐之姿,鑄造精細(xì),裝飾華麗,具有濃厚的曼荼羅藝術(shù)遺風(fēng);佛祖殿主供釋迦摩尼佛塑像,體態(tài)莊重自然,面色和藹慈祥。其左脅侍為文殊菩薩,頂結(jié)五髻,手持寶劍,騎一頭青獅。右脅侍普賢菩薩,騎一白象,象征功德圓滿;宗喀巴殿主供格魯派祖宗喀巴,頭戴黃色尖頂帽,雙手結(jié)印于胸,其左邊為賈曹杰,右邊為克珠杰;護法神殿主供怖畏金剛,有九頭二十七目三十四臂十六腿,藍色,擁妃,座為蓮花,上面有紅日、火焰等圖案裝飾。此外,該寺還珍藏有歷代朝廷頒賜的詔書、匾額、銅印等文物,甚為珍貴。
走進廟宇,可以看到高墻累院、僧佛寶相莊嚴(yán),誦經(jīng)聲不絕于耳??諘绲姆鹛脙?nèi)端坐著無數(shù)僧人,甚是壯觀。僧人們閉目念經(jīng),誦經(jīng)聲時而清遠(yuǎn)喃喃,時而抑揚頓挫,宛如天音繚繞在大殿內(nèi)。閉目聆聽,此處即是菩提凈地,一切塵世之聲都戛然消失了。走廊和臺階邊則堆滿了僧人們的藏靴,進入大殿的僧人都是赤腳的。提著糌粑桶的僧侶也是如此,坐在走廊與大殿之間的臺階上,準(zhǔn)備給誦經(jīng)的僧人加食物。他們的赤腳如強巴林寺扎根于昌都城一樣,緊貼于藏東紅土之上,就如他們的心,赤誠一片,虔敬向佛。
強巴林寺就像雪域高原中的另一個世界,一座隱藏在橫斷山脈深處的宮殿。極目望去,湛藍的天空,蒼茫的草原,亙古的雪峰,顯現(xiàn)著大自然的慷慨恩賜;眼前所見,宏偉的建筑,絢麗的瑰寶,刻苦的修學(xué),昭示著藏傳佛教那令人震撼的魅力。
紅土、紅墻、紅衣的僧人,這就是強巴林寺給人最強烈的印象。